長江三角洲區域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滬藥監械管〔2019〕112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廳字〔2017〕42號),按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擴大醫療器械
來源:醫療器械注冊代辦 發布日期:2024-05-27 閱讀量:次
附件:醫用導管固定裝置注冊審查指導原則(2024年第19號).doc
本指導原則旨在為醫療器械注冊申請人進行醫用導管固定裝置的注冊申報提供技術指導,同時也為醫療器械監督管理部門對注冊申報資料的審評提供參考。
本指導原則是對醫用導管固定裝置注冊申報資料的一般要求,申請人應依據具體產品特性確定其中內容是否適用,若不適用,需具體闡述理由及相應的科學依據,并依據產品具體特性對注冊申報資料的內容進行充實和細化。
本指導原則是對注冊申請人和審評人員的指導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冊審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項,亦不作為法規強制執行,如有能滿足相關法規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應提供詳細的研究資料和驗證資料。應當在遵循相關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導原則。
本指導原則是在現行法規和標準體系以及當前認知水平下制定的,隨著法規、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本指導原則相關內容也將適時進行調整。
本指導原則適用于醫用導管固定裝置,根據《醫療器械分類目錄》,申報產品屬于子目錄14-注輸、護理和防護器械,一級產品類別16-其他器械,二級產品類別08-體表器械固定裝置,管理類別為Ⅱ類。
(一)監管信息
1.申請表
按照填表要求填寫。
1.1產品名稱
產品名稱可采用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上的通用名稱,或以產品組成和產品特征為依據命名。產品名稱中可帶有表示特征的描述性詞語,例如“醫用導管固定裝置”“一次性使用無菌引流管固定裝置”“一次性使用導管固定器”等。
1.2注冊單元劃分的原則
注冊單元劃分應按照《醫療器械注冊單元劃分指導原則》的相關要求,著重考慮產品的技術原理、結構組成、性能指標和適用范圍等因素。如因滅菌方式不同導致性能指標不同原則上劃分為不同注冊單元。
1.3型號規格
應明確申報產品的型號規格。
1.4結構及組成
結構及組成中部件、材料名稱應規范。各項文件中結構及組成應一致,產品部件、材料編號順序應一致。
2.產品列表
以表格形式列出擬申報產品的型號、規格、結構及組成,以及每個型號規格的標識(如型號或部件的編號等)和描述說明(如尺寸、材質等),如表1。
3.應按照《醫療器械注冊申報資料要求及說明》的要求提交申請表、術語、縮寫詞列表、關聯文件、申報前與監管機構的聯系情況和溝通記錄(如適用)、主文檔授權信(如適用)、符合性聲明等。
(二)綜述資料
1.產品描述
1.1產品工作原理
醫用導管固定裝置工作原理是利用涂膠基材或固定帶將導管固定裝置固定于創口部位,通過固定卡扣或可調節粘扣產生的壓力固定引流管或導管,起到固定防脫作用。
1.2產品結構和組成
產品通常由體表固定件和導管固定件兩部分組成。體表固定件通常為涂膠基材或固定帶,涂膠基材可由涂有醫用壓敏膠的無紡布或薄膜、吸收墊、離型層組成;固定帶可由綁帶、海綿墊、粘扣組成。導管固定件通常為固定座、塑料卡扣或硅膠扣。典型產品結構示意圖如下:
1.3型號規格
如存在多種型號規格,應當采用對比表或帶有說明性文字的圖片、圖表,描述各種型號規格產品的區別。
1.4包裝說明
申請人應說明產品的包裝層次,寫明產品各層次包裝(初包裝、中包裝、大包裝)的信息,包括包裝所用材料及包裝所載明的信息或提供樣圖;產品的初包裝應與滅菌方法相適應,應說明其無菌屏障系統的信息。
1.5研發歷程
闡述申請注冊產品的研發背景和目的。如有參考的同類產品或前代產品,應當提供同類產品或前代產品的信息,并說明選擇其作為研發參考的原因。
1.6與同類和/或前代產品的參考和比較
列表比較說明申報產品與同類產品和/或前代產品在工作原理、結構組成、制造材料、性能指標,以及適用范圍等方面的異同。
2.適用范圍和禁忌證
產品的適用范圍、適用人群、禁忌證需與申報產品的性能、功能相符。
2.1適用范圍
申請人需根據申報產品的設計特征,明確產品的適用范圍,并說明預期與其組合使用的器械。該類產品適用于固定在體表使用過程中的導管,與創口接觸,以無菌形式提供,一次性使用。
2.2預期使用環境
應明確產品使用場所和使用環境要求。
2.3適用人群
應詳述產品的適用人群。
2.4禁忌證
應當明確該器械不適用的特定人群或特定情況等信息,如:對產品材料過敏者禁用、導管周圍有皮膚糜爛者慎用。
3.不良事件情況
醫用導管固定裝置產品在臨床中出現的不良事件主要為:接觸皮膚瘙癢、紅腫、過敏;鎖扣斷裂;導管未有效固定等。
4.其它需說明的內容
申請人應明確與申報產品聯合使用實現預期用途的其他產品的詳細信息。
(三)非臨床資料
1.產品風險管理資料
申請人應根據GB/T 42062說明產品在設計、原材料、生產加工、包裝、運輸、貯存、使用等生命周期內各個環節的安全特征,從生物學危害、環境危害、使用有關的危害、因功能失效、老化及存儲不當引起的危害等方面,對產品進行全面的風險分析,并詳述所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及驗證結果,必要時需引用檢測和評價性報告。
提供產品上市前對其風險管理活動進行全面評審所形成的風險管理報告,此報告旨在說明并承諾風險管理計劃已被恰當地實施,并經過驗證后判定綜合剩余風險是可接受的。
附表依據GB/T 42062標準附錄C列舉了醫用導管固定裝置有關的可能危險示例的不完全清單,以幫助判定與醫用導管固定裝置有關的危險。注冊申請人還應根據自身產品特點確定其他可能危險。針對產品的各項風險,注冊申請人應確定是否采取控制措施,確保風險降到可接受的程度。
2.醫療器械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則清單
說明申報產品符合《醫療器械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則清單》各項適用要求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證明其符合性的文件。對于《醫療器械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則清單》中不適用的各項要求,應當說明理由。
3.產品技術要求及檢驗報告
3.1產品技術要求
產品技術要求的制定應符合《醫療器械產品技術要求編寫指導原則》的要求。本指導原則給出醫用導管固定裝置需要考慮的基本技術性能指標,申請人應依據產品的技術特征和臨床使用情況來確定產品安全有效的技術指標和檢驗方法。
3.1.1產品型號/規格及其劃分說明
應說明產品的型號、規格,明確產品型號、規格的劃分說明。不使用“主要”“等”之類模糊詞語。必要時應提供產品的結構示意圖。
3.1.2性能指標
在制定技術要求時,可考慮根據產品實際特點增加自定義性能指標。常見的醫用導管固定裝置技術指標建議有以下幾點(包括但不限于此):
3.1.2.1設計特征
具體項目包括:外觀、尺寸、固定組件、吸收墊(如適用)、粘膠層(如適用)、離型層(如適用)。
3.1.2.2物理性能
具體項目包括:持粘性(如適用)、剝離強度(如適用)、液體吸收量(如適用)、固定組件的穩固性能(固定牢固度)、粘扣剝離強度和剪切強度(如適用)、阻水性(聲稱具有阻水性)、水蒸氣透過性(聲稱具有透水蒸氣性)、舒適性(聲稱具有舒適性)、彈性(聲稱具有彈性)、阻菌性(聲稱具有阻菌性)。
3.1.2.3化學性能
具體項目包括:酸堿度、重金屬、水中溶出物(如適用)、表面活性物質(如適用)、環氧乙烷殘留量(如適用)等。
3.1.2.4生物性能
無菌。
申請人對宣稱的其他技術參數和功能,應在產品技術要求中予以規定。
3.1.3檢驗方法
產品的檢驗方法應根據技術性能指標制定,優先采用已頒布的標準或公認的檢驗方法;其他檢驗方法需提供相應的方法學依據及理論基礎,同時保證檢驗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現性,必要時可附相應圖示進行說明,文本較大的可以附錄形式提供。
3.2產品檢驗報告
申報產品包括多個型號的,產品檢驗選取的典型性型號應當能代表本注冊單元內其它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說明典型性型號選擇的依據。應對典型性型號規格產品進行全性能檢驗,具有差異的產品應進行差異性檢驗。例如:若不同型號產品組成材料相同,設計樣式有差異,應對差異性指標進行檢驗。
4.研究資料
4.1原材料控制
應列明產品生產過程中由原材料至終產品所需全部材料(包括添加劑、助劑等)的基本信息,如名稱、供應商、符合的標準等。產品原材料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并與產品結構圖示中標識的部件一一對應。例如:產品結構采用分層結構的,應逐層分別進行描述。
關鍵原材料應具有穩定的供貨渠道以保證產品質量,應明確原材料質量控制指標及要求,并提交相應的證明資料。
對于首次用于醫療器械方面的新材料,應提供該材料適合用于符合預期用途的相關研究資料。
4.2產品性能研究
應詳述產品技術要求中主要性能指標及檢驗方法的確定依據,提供采用的原因及理論基礎??蓞⒖夹袠I標準YY/T 1627,制定適合產品部分的技術指標并說明依據,另結合實際臨床使用情況及臨床需求,開展產品使用性能、使用時間或者特殊設計等研究,并提供具體的研究證據資料。如適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有不采納的條款,應將不采納的條款及其理由予以闡明。
4.3聯合使用
醫用導管固定裝置與各類導管配合使用,應提供配套使用產品的情況說明。
4.4生物學特性研究
應描述產品與人體接觸的材料,以及接觸的性質和時間,按照GB/T 16886.1和《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和審查指南》的要求對其進行生物相容性評價。
若開展申報產品與已上市產品等同性比較的生物相容性評價,應按照《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和審查指南》要求進行評價,應提供資料證明申報產品與已上市產品具有等同性。
若無法證明申報產品與已上市產品的等同性,應按照GB/T 16886.1的要求開展申報產品生物相容性試驗。
4.5滅菌工藝研究
可參考GB 18279系列標準、GB 18280系列標準和GB/T 16886.7等標準的要求,提交產品包裝及滅菌方法選擇的依據,經過確認并進行常規控制,并應開展以下方面的確認:
4.5.1產品與滅菌過程的適應性:應考察滅菌方式、滅菌工藝過程對于醫用導管固定裝置的影響。
4.5.2包裝與滅菌過程的適應性。
4.5.3應明確滅菌工藝(方法和參數)和無菌保證水平(SAL),并提供滅菌確認報告。無菌保證水平(SAL)應達到1×10-6。
4.5.4殘留毒性:若滅菌使用的方法容易出現殘留,如環氧乙烷滅菌,應當明確殘留物信息及采取的處理方法,并提供環氧乙烷解析的研究資料。
5.穩定性研究
5.1貨架有效期
應提供貨架有效期研究資料,證明在貨架有效期內,產品可保持性能功能滿足使用要求。
產品貨架有效期驗證可采用實時穩定性試驗或加速穩定性試驗。加速穩定性試驗的具體要求可參考YY/T 0681系列標準、YY/T 0698系列標準、GB/T 19633系列標準。無論加速穩定性試驗還是實時穩定性試驗,注冊申請人均需在試驗方案中設定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及判定標準。檢測項目包括產品自身性能檢測和包裝系統性能檢測兩方面。前者需選擇與醫療器械貨架有效期密切相關的物理、化學檢測項目,后者包括包裝完整性、包裝強度和微生物屏障性能等驗證項目。當加速穩定性試驗與實時穩定性試驗結果不一致時,應以實時穩定性試驗結果為準。
5.2運輸穩定性
應當提供運輸穩定性和包裝研究資料,證明在生產企業規定的運輸貯存條件下,運輸和貯存過程中的環境條件(例如:震動、振動、溫度和濕度的波動)不會對產品的性能,包括完整性,造成不利影響,并能夠保持無菌狀態??梢罁礼B/T 19633、GB/T 4857系列標準對包裝進行分析研究和評價。
6.其他資料
醫用導管固定裝置已經列入《免于臨床評價醫療器械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注冊申請人應當按照《列入免于臨床評價醫療器械目錄產品對比說明技術指導原則》,從基本原理、結構組成、產品制造材料或與人體接觸部分的制造材料、性能要求、滅菌方式、適用范圍、使用方法等方面,證明產品的安全有效性。
(四)臨床評價資料
若無法證明申報產品與《目錄》產品具有等同性,則應按照《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審查指導原則》提交臨床評價資料。
(五)產品說明書和標簽樣稿
產品說明書和標簽的編寫應符合《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及相關標準的要求。
同時,在說明書的注意事項或警示信息中應至少包含以下內容:
1.應當注明“一次性使用”字樣或符號,禁止重復使用;
2.應當注明滅菌方式、“無菌”等字樣或者符號,如發現包裝破損,嚴禁使用;
3.使用前檢查包裝是否完好,對包裝標志、生產日期、產品有效期進行確認,并在產品使用期限內使用;
4.使用前應對使用部位進行清潔和消毒,待皮膚干燥后使用導管固定裝置;
5.產品的建議使用時長、更換頻次;
6.針對產品特點的注意事項與警示信息。
(六)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注冊申請人應當形成相關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和記錄。至少應當提交下列資料:
1.生產工藝過程及過程控制點
注冊申請人應根據申報產品的實際情況,以流程圖的形式對生產工藝過程進行詳細描述,注明關鍵工序和特殊過程,并進行簡單說明。一般的生產步驟主要有涂布、分切、成型、注塑(如適用)、與固定座貼合、包裝、滅菌等。應說明生產工藝過程質量控制點,包括關鍵工序和特殊過程的控制規定和方法。
2.研制、生產場地情況概述
應結合場地平面圖詳細介紹研發、生產、檢驗、倉庫場地情況。有多個研制、生產場地,應介紹每個研制、生產場地的實際情況。生產場地應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生產場地的區域劃分應與生產工藝流程相符合。
3.根據上述質量管理體系程序,申請人應當形成相關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和記錄。應當提交下列資料,在質量管理體系核查時進行檢查。
3.1申請人基本情況表。
3.2申請人組織機構圖。
3.3生產企業總平面布置圖、生產區域分布圖。
3.4生產過程有凈化要求的,應當提供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環境檢測報告(附平面布局圖)復印件。
3.5產品生產工藝流程圖,應當標明主要控制點與項目及主要原材料、采購件的來源及質量控制方法。
3.6主要生產設備和檢驗設備(包括進貨檢驗、過程檢驗、出廠最終檢驗所需的相關設備;在凈化條件下生產的,還應當提供環境監測設備)目錄。
3.7質量管理體系自查報告。
3.8如適用,應當提供擬核查產品與既往已通過核查產品在生產條件、生產工藝等方面的對比說明。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39號[Z].
[2]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47號[Z].
[3]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9號[Z].
[4]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分類目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發布醫療器械分類目錄的公告2017年第104號[Z].
[5]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免于臨床評價醫療器械目錄:國家藥監局關于發布免于臨床評價醫療器械目錄的通告2023年第33號[Z].
[6]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6號[Z].
[7]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注冊申報資料要求和批準證明文件格式:國家藥監局關于公布醫療器械注冊申報資料要求和批準證明文件格式的公告2021年第121號[Z].
[8]GB/T 14233,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系列標準[S].
[9]GB/T 23315-2009, 粘扣帶[S].
[10]GB/T 16886,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系列標準[S].
[11]GB 18279,醫療保健產品滅菌 環氧乙烷系列標準[S].
[12]GB 18280,醫療保健產品滅菌 輻射系列標準[S].
[13]GB/T 19633,最終滅菌醫療器械包裝系列標準[S].
[14]GB/T 4857,包裝 運輸包裝件系列標準[S].
[15]GB/T 42062-2022,醫療器械 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S].
[16]YY/T 0681-2010,無菌醫療器械包裝試驗方法系列標準[S].
[17]YY/T 0698-2011,最終滅菌醫療器械包裝材料系列標準[S].
[18]YY/T 0466.1-2016,醫療器械用于醫療器械標簽、標記和提供信息的符號 第1部分:通用要求[S].
[19]YY/T 0615.1-2007,標示“無菌”醫療器械的要求 第1部分:最終滅菌醫療器械的要求[S].
[20]YY/T 1627-2018,急性創面用敷貼、創貼通用要求[S].
[2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S].
附表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鄭州思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醫療器械產品政策與法規規事務服務,提供產品注冊備案申報代理、臨床試驗、體系建立輔導、分類界定、申請創新辦理服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廳字〔2017〕42號),按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擴大醫療器械
為規范醫療器械注冊人跨區域委托生產的監督管理,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醫療器械跨區域監管,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
2024年10月19日,在第 75 屆世界醫學會全體大會上正式通過了《赫爾辛基宣言》的最新修訂版本;《赫爾辛基宣言》作為人類參與者的醫學研究倫理
附件:血液透析用水處理設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2024年修訂版)(2024年第19號).doc血液透析用水處理設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2024年修訂版)本指導原則旨在指導注冊申請人對血液透析用水處理設備注冊申報資料的準備及撰寫,同時也為技術審評部門提供參考。本指導原則是對血液透析用水處理設備的一般要求,注冊申請人依據產品的具體特性確定其中內容是否適用。若不適用,要具體闡述理由及相應的科學依據,并依據產
本指導原則旨在幫助和指導注冊申請人對一次性使用腹部穿刺器注冊申報資料進行準備,以滿足技術審評的基本要求。同時有助于審評機構對該類產品進行科學規范的審評,提高審評工
國家藥監局關于發布免于臨床試驗的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21年第74號)發布時間:2021-09-24為指導體外診斷試劑的臨床評價工作,根據
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關于發布《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中SUSAR分析與處理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24年第42號) 發布日期:20241010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 第47號 《醫療器械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已經2021年7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第11次局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件: 醫療器械注冊與備案管
國家藥監局器審中心關于發布影像型超聲診斷設備(第三類)注冊審查指導原則(2023年修訂版)的通告(2024年第29號)發布時間:2024-10-14為進一步規范
附件:醫用透明質酸鈉創面敷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2024年第21號).doc醫用透明質酸鈉創面敷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本指導原則旨在指導注冊申請人準備及撰寫醫用透明質酸鈉創面敷料注冊申報資料,同時也為技術審評部門審查注冊申報資料提供參考。本指導原則是對醫用透明質酸鈉創面敷料產品的一般要求,注冊申請人應依據產品的具體特性確定其中內容是否適用,若不適用,需具體闡述理由及相應的科學依據,并依據產品的具體特性對
行業資訊
知識分享
八年
醫療器械服務經驗
聯系思途,免費獲得專屬《落地解決方案》及報價
咨詢相關問題或咨詢報價,可以直接與我們聯系
思途CRO——醫療器械注冊臨床第三方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