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崗位科普|CRA/CTA/CRC/CRO/DM/PV/RA是什么意思?
大多數剛畢業的同學在準備進入臨研圈的時候,一定會被鋪天蓋地的行業專有名詞搞得暈頭轉向。什么CRA/CTA/CRC/CRO,都是什么鬼?CEO和COO我倒是知道,請問貴司CEO接受應屆生嗎?
來源:醫療器械注冊代辦 發布日期:2025-07-08 閱讀量:次
大家可能遇到過這種情況:自家研發的醫療器械,有個適應癥市面上還沒別的同類產品能做,而且適用的人群還挺廣。產品上市后,想通過臨床試驗研究把這塊新適應癥正式加到說明書里去。這時,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冒出來了:做這個上市后臨床研究,到底需要找多少家醫院(也就是臨床試驗中心)來做?能不能就找一家醫院搞定?這關系到研究成本、進度,還有最終數據能不能說服藥監局。別急,咱們一步步來捋清楚。
首先,咱得看看國家藥監局是怎么規定的。這事兒得看《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簡稱GCP),這是做臨床試驗必須遵守的規矩。最新的版本是國家藥監局、國家衛健委在2022年聯合發布的(2022年第28號公告),從2022年5月1號開始執行。
這個規范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它對臨床試驗中心的數量沒有硬性規定。它沒說必須做多中心,也沒說單中心就一定不行。規范的核心是要求試驗過程規范、數據真實可靠、受試者權益和安全有保障。也就是說,不管選幾家中心,你得確保整個研究符合GCP的所有要求,達到科學和倫理的標準。
既然法規沒強制要求多中心,那理論上單中心研究是可行的。但行不行,主要看你的研究目標和產品特性。
1.適用人群是否單一?如果這個新適應癥針對的人群非常特定,疾病表現和治療反應都差不多,而且你選的那家單中心恰好是這個領域的頂尖醫院,有足夠的、符合條件的目標患者,那單中心做起來效率可能很高。比如,某個針對特定基因突變類型腫瘤的療法,如果某腫瘤醫院有大量此類患者,單中心研究在招募速度和數據一致性上可能有優勢。
2.研究設計復雜嗎?如果你的研究設計很簡單,比如就是個觀察性研究,或者干預措施非常標準化(比如就加用一種操作明確的輔助器械),單中心操作起來相對容易把控質量,減少不同中心操作差異帶來的影響。
3.中心實力夠不夠?單中心研究成敗全押在這一家中心上。這家中心的研究者團隊經驗必須非常豐富,對GCP理解透徹,執行力強。同時,他們得有足夠的患者流量來滿足你的樣本量要求,并且在計劃時間內完成招募。如果患者招募很慢,或者中心資源緊張,研究周期就會被大大拉長。
4.數據外推性風險。這是單中心最大的潛在弱點。只在一家醫院做,哪怕它是頂級醫院,得出的結果可能只反映了這家醫院特定患者群體、特定醫療環境下的效果。藥監局在審批時,可能會擔心這個結果能否代表更廣泛人群的真實情況。特別是當人群異質性大(比如疾病嚴重程度差異大、合并癥復雜),或者不同地區診療習慣不同時,單中心數據的普遍適用性就會受到質疑。萬一這家中心的數據出了點小偏差(比如操作習慣導致),整個研究的數據可靠性就受影響了。
多中心研究找多家醫院一起做。
1.樣本量快又好湊齊。多家中心同時招募患者,速度肯定比一家快多了,尤其當需要的研究人數比較多時。能更快地完成入組目標。
2.結果更有說服力。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的患者都參與了,研究結果更能反映這個適應癥在真實世界、不同醫療環境下的效果。這樣得出的結論,藥監局通常認為更可靠,更可能代表廣大適用人群的情況,數據的“外推性”更強。
3.降低單一風險。不會因為一家中心出問題(比如研究者變動、患者招募困難、數據記錄有小瑕疵)就導致整個研究停滯或失敗。風險分散了。
4.更適合復雜情況。如果適應癥人群本身差異大,或者研究設計比較復雜(比如涉及多個評價維度、需要長期隨訪),多中心研究能更好地覆蓋各種情況,提高結果的穩健性。
選單中心還是多中心,沒有標準答案,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先看產品和新適應癥特點。人群是不是高度同質?疾病是不是很標準?治療操作是不是極其簡單統一?如果是,單中心可以認真考慮。如果人群差異大、疾病表現多樣、操作可能因醫生習慣有細微差別,多中心是更穩妥的選擇。
2.算算樣本量和時間。你需要多少患者?單中心能在合理時間內(比如1-2年)招夠嗎?如果能,且中心實力超強,單中心可行。如果需要的患者多,或者估計單中心招募慢,那就得考慮多中心了。
3.評估中心能力和資源。如果只選單中心,這家中心必須是“全能選手”:患者資源充足、研究者經驗豐富且穩定、研究團隊給力、流程管理高效。如果沒把握找到這樣一家“完美”中心,或者擔心它負擔太重,多中心分攤壓力更好。
4.想想數據說服力。捫心自問,單中心出來的數據,你自己覺得能代表全國潛在患者嗎?藥監局會怎么看?如果心里有點打鼓,那就別猶豫,選多中心。
5.做好計劃和管理。就算法規不強制多中心,但管理難度是實打實的。單中心管理起來相對簡單。多中心的話,你需要確保所有中心都嚴格遵守同一個方案、同一個操作標準(SOP),數據采集要一致,監查(CRA)和協調(CRC)工作量會大很多。如果管理跟不上,多中心反而可能出更多問題。這時候找個經驗豐富的CRO伙伴(比如思途CRO)幫忙協調管理,能省不少心。
回到你最初的問題:醫療器械上市后為新增獨有適應癥做臨床研究,對中心數量有沒有特別要求?單中心是否足夠?
(1)法規層面: 現行《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2022年版)沒有規定必須做多中心研究,單中心研究在法規上是允許的。
(2)實操層面: 單中心是否“足夠”,取決于你的研究目標、產品特性、所需樣本量、中心實力以及你對結果外推性的要求。
(3)如果目標人群同質性強、所需樣本量不大、一家頂尖中心能搞定所有入組且管理到位,單中心是高效的選擇。
(4)如果人群異質性強、需要較大樣本量、擔心單中心結果代表性不足或招募速度慢、希望數據更具普遍說服力,多中心研究是更優甚至必要的選擇,雖然管理復雜度會增加。
(5)核心原則: 無論選單中心還是多中心,必須確保研究全程嚴格遵循GCP,數據真實、可靠、可追溯,受試者安全和權益得到充分保護。這是藥監局審批時最看重的。中心數量服務于這個核心目標,而不是反過來。
所以,做決定前,好好評估你的具體情況,重點考慮患者多樣性、招募可行性、數據代表性和管理能力。選對路子,才能讓這個上市后研究順利進行,成功地把新適應癥加進去。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鄭州思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醫療器械產品政策與法規規事務服務,提供產品注冊備案申報代理、臨床試驗、體系建立輔導、分類界定、申請創新辦理服務。
大多數剛畢業的同學在準備進入臨研圈的時候,一定會被鋪天蓋地的行業專有名詞搞得暈頭轉向。什么CRA/CTA/CRC/CRO,都是什么鬼?CEO和COO我倒是知道,請問貴司CEO接受應屆生嗎?
盲法試驗常用的有兩種:單盲(single blinding)和雙盲(double blinding),更嚴格的對照試驗要用到三盲(triple blinding),在對照藥物和試驗藥物劑型或外觀不同時,還要用到雙盲雙模擬技
前面文章介紹過復腫的SSU立項流程,立項通過以后就可以進行下面三步了,分別是:倫理審查申請,遺傳辦申請(如需),合同審查申請。在復腫的伊柯夫網站上,立項通過后,這三步
因為SSU階段,有好多細節機構的官網上不會告訴你,你也不可能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去問你的研究護士,因為她們人均手上幾十個項目,很容易被問得沒有耐心,這也是我想把一點經驗記
剛接觸CRO行業的小伙伴,在學習文件法規資料的同時,常看到一些英文類專業名詞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見的臨床試驗專業術語: CRO行業的常用術語解釋: 1:新藥研發
SSU是Study Start Up的縮寫,從最初的項目準備,到啟動訪視(Site Initiation Visit)之前所有的準備工作,對整個臨床研究項目的啟動非常關鍵。負責這個關鍵階段工作的部門人員,就叫做SS
何所謂溝通?溝者,構筑管道也;通者,順暢也。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溝通的目的是讓對方達成行動
試驗用藥品是指用于臨床試驗的試驗藥物、對照藥品。試驗用藥品滲透到了臨床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包括藥物的生產、包裝、運輸、保存、使用、回收等。今天我們從臨床試驗中
不少二三類需要臨床的產品,客戶一聽到臨床報價就退縮。既然這么貴,還不如自己做......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臨床報價費用都由哪些組成?費用都誰收走了?自己做又有哪些風險?文
從事醫療器械注冊的小伙伴們可能都為同一個問題苦惱過,那就是醫療器械注冊單元的劃分。企業所設計開發出的產品,其所包含的產品范圍,是否可通過一個注冊單元完成注冊,從而
行業資訊
知識分享
八年
醫療器械服務經驗
聯系思途,免費獲得專屬《落地解決方案》及報價
咨詢相關問題或咨詢報價,可以直接與我們聯系
思途CRO——醫療器械注冊臨床第三方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