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崗位科普|CRA/CTA/CRC/CRO/DM/PV/RA是什么意思?
大多數剛畢業的同學在準備進入臨研圈的時候,一定會被鋪天蓋地的行業專有名詞搞得暈頭轉向。什么CRA/CTA/CRC/CRO,都是什么鬼?CEO和COO我倒是知道,請問貴司CEO接受應屆生嗎?
來源:醫療器械注冊代辦 發布日期:2023-10-10 閱讀量:次
?
自從將每年5月20日定為“國際臨床試驗日”,此后,無數的醫務工作者、科研工作者、醫藥企業紛紛投身于臨床試驗的浪潮中,開展臨床試驗的初心是為了促進和改善人類生命健康發展,而這一精心設計得以實現最依賴的卻是臨床試驗受試者,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好比“稅收”,臨床試驗是取之于受試者、而造福于廣泛人群。面對這場突然起來的新冠疫情,醫護人員沖在了抗疫的一線,但對大眾健康的守護不應僅僅是醫務工作者的責任,每個人都應該己所能及的肩負起一份責任。我開始反思,作為一名臨床試驗從業者,我們應該如何踐行自己的價值?守護我們的受試者?
接下來,就讓我們探討一下臨床試驗中如何管理受試者。其實這個命題很大,涉及到不同的法規條文(條例、規范、規定、指導原則等)、不同的職能角色(申辦者、研究者、IEC、CRC、CRM、PM、CRA等),不同的產品類型(藥物、器械、診斷試劑),不同的研究階段(Ⅰ期~Ⅳ期)…… 刪繁就簡,筆者今天想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做簡要闡述。
時刻謹記維護受試者的生命健康、尊嚴公正、知情同意、自主決策、隱私保護等等權益。關于這一點筆者不想贅述,這是任何一位合格的臨床試驗人都應該熟讀于心的底線。筆者看到一句話,說“GCP是一種信仰”,覺得總結的很到位,在此,特別想號召同行們,無論從業多少年,都要求自己猶如基督教徒誦讀《圣經》般,每年至少熟讀一遍《赫爾辛基宣言》和ICH-GCP。隨著工作閱歷的增加,每一次的閱讀都會帶來不同的體會和感觸,誠如漲潮老先生所言“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本心從不過時,反而是歷久彌新。
不談進度和質量的CRA不是合格的PM。毋庸置喙,受試者招募是每個臨床試驗項目最大限速項,是決定產品能否早期進入市場,搶占先機的關鍵環節之一。下面筆者分享幾點關于保證招募進度和依從性的建議。
在招募階段有個約定俗稱的現象,試驗前期研究者們趨向于高估合格病例數量,預測招募率往往比現實招募率大得多,當試驗開始招募時,原本潛在的可入組患者數量莫名的驟然下降,往往實際進度只有預期的幾分之一,但試驗結束時,招募對象似乎又變多了,這就是Lasagna規則(如下圖)。
這就要求前期在目標病例數量調研時,一定要現場走訪考察,多咨詢幾位科室醫生和護士,查詢到研究科室和潛在研究者每周/每月的實際目標病流量,還需考慮是否受季節性和節假日因素影響。
另一方面,必須要了解是否有競爭項目同期在開展,這就要求PM和CRA在調研時必須追蹤競爭對手產品研發的動態,避免與競爭對手在同一區域或醫院開展同類臨床試驗。關于競品的動態的查詢有幾個途徑可以推薦一下:①CDE官網;②臨床試驗注冊網站,國外如clinicaltrials;國內如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③科技部官網定期發布的關于人遺審批/備案的公示;④醫院官網、微信公眾號、部分醫院還有自己的招募廣告發布平臺(主要鎖定專業領域知名度較高且擁有臨床試驗資質的醫院);⑤競品公司官網,微信公眾號;⑥現場調研等等。
因此PM在制定項目進度計劃時一定要提前考慮并消除這部分偏差,避免高估招募進度。
臨床試驗的屬性決定,我們無法跨過研究者直接聯系受試者,因此研究者才是招募進度的關鍵卡口。這就升級到了對研究者的管理,成功的研究者管理,首要的法則就是在一開始就選擇對的研究者,因此,前期調研時應該保證至少與研究者進行過兩次以上的會面交流。一名好的研究者除了臨床專業性以外,還應該擁有比平常更多的責任心和耐心,最棒的是他/她對試驗項目有較高的興趣。高水平的監查員總是能迅速而準確鎖定研究者的興趣所在,把握機會投其所好,這就是調動研究者積極性的關鍵點。另外,科學規范的項目管理也能有效地提高研究者對試驗重視程度,如:①簡短緊湊且規范有序的招募籌備工作,招募工作一定要一鼓作氣,反復拖延是大忌;②定期的研究通訊報告,提高并強化研究者的認同感;③對研究者的問答/需求能做到快速而準確應答等等。
關于研究者的管理,又是一門學問,值得每位追求卓越的CRA 和PM進行深入研究,本文就不展開了。但是筆者覺得一名優秀的CRA無需太熱衷于行銷辭令,提升自身專業度,被研究者認可和需要才是長久之計。
在實施各項促進招募的小技巧之前,讓我們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么一名符合入排標準的受試者沒有選擇加入我們的研究?原因無非有以下幾個:①不了解試驗;②不想參加試驗;③計劃參加另一個相似的但獲益更高的試驗。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針對性各種原因,預防性地制定針對性策略,為其解惑。
比如針對第二個問題“不想參加試驗”,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分析,患者可能不愿意參加的原因:是因為擔心產品不安全?距離研究醫院太遠?研究者的態度不夠友好?流程繁瑣,排隊周期長?感覺自己被歧視?
這時,我們的預防性策略就來了:
①編訂針對受試者的產品研究手冊,將產品的前期研究數據、產品性能特點、作用機理、使用方法等以詳實的且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說明;
②明確目標適應證人群的地域分布特點和周邊最佳就診醫院選擇,有策略性的選擇參研醫院,報銷受試者的交通費用等;
③加強對研究者的培訓,提高對受試者的重視程度,分享促進招募的成功經驗和技巧,若是過程中研究者的態度出現問題,那你是時候與研究者進行一次深入交流了,了解其深層次原因,是人手不足,精力不夠,還是有其他的需求,找到原因有的放矢;
④試驗設計時應該對比參照臨床常規診療流程,保證每個隨訪點和每項檢查項目設置的必要性、科學性和可實現度,盡量減少受試者和研究者不必要的負擔。在受試者隨訪時要有CRC全程協助,提前與各方斡旋爭取讓受試者走醫院的綠色通道,盡量減少受試者的排隊時間。
⑤要想糾正受試者“被歧視”的感覺,首先就是要從改善研究者/CRC/檢查科室的態度和行為著手,在這一點的認知上國內和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但筆者認為這非常有必要,受試者完全有資格享受VIP診療的待遇。其次,要讓受試者感受到自己參與臨床試驗的價值所在。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成為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的一部分,當受試者知道他們能在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還能幫助到其他人,這種榮譽感帶來的力量是很難被消磨掉的。
當我們時常讓自己站在受試者的立場去考慮,要理解這些因素就不難了。
此外,筆者還總結和借鑒了幾點比較實用的關于提供受試者參與度和依從性的技巧,供交流。
(1)關于提高招募速度
a.篩查醫院或研究者病例庫,了解本中心入組實力,為每家中心制定一套相對合理可行的招募進度計劃,提前發送給該中心PI和其他研究者,鼓勵研究者實行內部分工,對目標達成率較高的研究者/團隊給予感謝和適當的鼓勵,盡可能保證較高的入組轉化率。
b.建議PI定期在科室例會上提醒試驗招募工作,實現科室內部資源共享,提高科室老師重視程度。
c.發布招募廣告:醫院門診大廳/診室門口擺放易拉寶、醫院官網/微信公眾號/掛號平臺信息推送、交通廣告(地鐵/公交/車站)張貼招募廣告、電臺電視廣告廣播、搜索引擎信息推送、社交網站廣告推送、患者/疾病教育課堂進行廣告宣傳等。
d.動醫學協會和研究者人脈資源的優勢,調動共享當地病例資源,鼓勵其他醫院醫生的推薦。
e.為研究者提供內容簡要、流程清晰的招募手冊,提高知情效率,內容包括:試驗流程圖、入排標準、患者受益、隨訪周期、檢查項目、招募常見問題錦囊等。
f.必要時增加新的中心,關閉入組進度過慢的中心。
g.尋找第三方的受試者招募公司
h.發動受試者的號召力,誠如警察相信警察,醫生相信醫生,同樣患者相信患者。很多疾病患者都有自己的交流群,當你讓受試者感受度良好時,多數人會愿意把它推薦給“同為天涯淪落人”的病友。
以上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建議在受試者進行篩選時,了解其是通過何種渠道獲知本試驗,并定期對上述策略進行分析測算,計算出每種招募渠道的投入獲益比,以便調整策略,精準投放,放大最優效應,降低招募成本。
(2)關于提高受試者的依從性
a.研究者與受試者應該建立一對一的交流模式,研究者對每位受試者的觀察應該從一而終,盡量避免過程中更換研究者。無論是研究者還是CRC都能對受試者的提問給予及時、準確、無疑的答復,提高受試者對研究的信賴度。
b. 給受試者發放受試者招募手冊,內容包含疾病基本醫療知識問答、試驗須知、項目的基本信息、受試者權益、研究者/CRC/研究機構聯系方式、受試者訪視卡(由研究者在上面記錄受試者每次計劃回訪的時間),并根據受試者距離的遠近至少提前回訪日5-10天預約其回訪時間。
c.對受試者日常的人文關懷,如:試驗定制的病歷手提袋、生日問候賀卡、受試者早上空腹查完血后給患者提供一份早餐券或小甜點等等。
d.定期主動問詢受試者的身體狀況,尤其兩次隨訪周期間隔較長時,這不僅是科學性的需求,也是一種人文關懷的表現。比如,若在這次疫情期間,研究者能主動給予受試者慰問,這種被關懷感將會倍增。
人對人的真誠度是無法掩飾的,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同樣適用于對受試者的管理。
每項工作只要細細考究,都蘊藏技巧,在臨床試驗中我們會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每個人的動機點都不是完全一樣的,通常最有效的整合方法就是讓所有人的心里感受都歸屬于一個更大的,更有益的集合,唯有如此,才能收獲愿意主動提供的源源不斷的生產力。以上內容實屬有感而發,深度有限,期待日后有機會再與各位同行深入探討。
來源:小正醫學-Mayning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鄭州思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醫療器械產品政策與法規規事務服務,提供產品注冊備案申報代理、臨床試驗、體系建立輔導、分類界定、申請創新辦理服務。
大多數剛畢業的同學在準備進入臨研圈的時候,一定會被鋪天蓋地的行業專有名詞搞得暈頭轉向。什么CRA/CTA/CRC/CRO,都是什么鬼?CEO和COO我倒是知道,請問貴司CEO接受應屆生嗎?
盲法試驗常用的有兩種:單盲(single blinding)和雙盲(double blinding),更嚴格的對照試驗要用到三盲(triple blinding),在對照藥物和試驗藥物劑型或外觀不同時,還要用到雙盲雙模擬技
前面文章介紹過復腫的SSU立項流程,立項通過以后就可以進行下面三步了,分別是:倫理審查申請,遺傳辦申請(如需),合同審查申請。在復腫的伊柯夫網站上,立項通過后,這三步
因為SSU階段,有好多細節機構的官網上不會告訴你,你也不可能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去問你的研究護士,因為她們人均手上幾十個項目,很容易被問得沒有耐心,這也是我想把一點經驗記
剛接觸CRO行業的小伙伴,在學習文件法規資料的同時,常看到一些英文類專業名詞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見的臨床試驗專業術語: CRO行業的常用術語解釋: 1:新藥研發
SSU是Study Start Up的縮寫,從最初的項目準備,到啟動訪視(Site Initiation Visit)之前所有的準備工作,對整個臨床研究項目的啟動非常關鍵。負責這個關鍵階段工作的部門人員,就叫做SS
病例報告表(CRF)是臨床試驗中記錄臨床資料的表格,每一受試者有關試驗的資料均應記錄在預先按試驗方案設計的病例報告表中。它們依據原始記錄而填寫,以便申辦者對不同試驗單
試驗用藥品是指用于臨床試驗的試驗藥物、對照藥品。試驗用藥品滲透到了臨床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包括藥物的生產、包裝、運輸、保存、使用、回收等。今天我們從臨床試驗中
臨床研究協調員(全稱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簡稱CRC):指經主要研究者授權,在臨床試驗中協助研究者進行非醫學性的相關事務性工作,是臨床試驗的參與者。 臨床試驗現場管理組
不少二三類需要臨床的產品,客戶一聽到臨床報價就退縮。既然這么貴,還不如自己做......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臨床報價費用都由哪些組成?費用都誰收走了?自己做又有哪些風險?文
行業資訊
知識分享
八年
醫療器械服務經驗
聯系思途,免費獲得專屬《落地解決方案》及報價
咨詢相關問題或咨詢報價,可以直接與我們聯系
思途CRO——醫療器械注冊臨床第三方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