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注冊單元劃分概述——注冊單元劃分常見問題解答
從事醫療器械注冊的小伙伴們可能都為同一個問題苦惱過,那就是醫療器械注冊單元的劃分。企業所設計開發出的產品,其所包含的產品范圍,是否可通過一個注冊單元完成注冊,從而
來源:醫療器械注冊代辦 發布日期:2025-07-31 閱讀量:次
在日常醫療器械注冊工作中,經常會碰到一些全新的、市面上還沒出現過的產品。這些產品在現有的《醫療器械分類目錄》(簡稱《分類目錄》)里根本找不到對應項。這類產品,官方有個明確的稱呼,叫做“新研制的尚未列入《分類目錄》的醫療器械”。理解清楚這個概念非常重要,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后續注冊路徑的選擇和監管要求的高低。簡單說,這類產品就是醫療器械領域里的“新面孔”,從里到外都透著“新”字。
判斷一個產品是不是屬于“新研制的尚未列入《分類目錄》的醫療器械”,關鍵要看它和現有產品的對比。國家藥監部門有明確的界定標準:
1.全新性:這個產品必須在多個核心要素上,與《分類目錄》里已經列出的產品(需要綜合看產品描述、預期用途和品名舉例來判斷)以及國內已經上市的醫療器械相比,都是全新的。
2.具體比較要素:需要重點比較的方面包括:
(1)主要原材料:用的材料是不是以前同類產品完全沒用過的?
(2)生產工藝:做這個東西的流程和方法是不是全新的?
(3)工作原理:它起效或工作的基礎科學原理是不是全新的?
(4)結構組成: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這個組合方式和以前的產品一樣嗎?
(5)使用方法:醫生或患者用它的時候,操作步驟和以前的產品一樣嗎?
(6)接觸部位及接觸時間:它在人體上作用的具體位置以及作用時間長短,和以前產品有本質不同嗎?
(7)預期目的:它最終要達到的醫療效果或用途,是全新的醫療目的嗎?
3.尚未在我國上市:這個產品必須是在咱們中國市場上還沒有正式賣過的。如果在國外上市了,但在國內是第一次出現,并且滿足上面說的“全新性”,那也屬于這個范疇。
只有上面所有這些方面(原材料、工藝、原理、結構、用法、接觸情況、目的)都具備“全新性”,并且確實沒在國內上市過,才能被認定為“新研制的尚未列入《分類目錄》的醫療器械”。比如,里提到的“火針裝置”,如果它的智能控溫、自動進針深度調節等核心技術特征在已有的針灸或熱療設備中從未出現過,且結構和工作原理(電磁鐵驅動加熱針體)是全新的組合,那就可能屬于這類產品。反之,如果只是在現有成熟產品(如描述的絕緣電阻表)上做了些小改進(比如換個外殼材料、優化下顯示界面),主要原理、結構、用途都沒變,那就不算“新研制”了。
碰到這種全新的產品,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該怎么注冊?國家在《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這是醫療器械領域的根本大法)里給出了明確的解決路徑:
1.路徑一:直接按第三類申請注冊。企業可以跳過分類確認這一步,直接按照要求最高的第三類醫療器械的標準來準備資料,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申請產品注冊。選擇這條路,通常是因為企業對產品風險判斷較高,或者想加快進程(省去了分類界定的時間)。
2.路徑二:先申請類別確認,再注冊或備案。企業也可以自己根據《醫療器械分類規則》等文件,先初步判斷一下產品可能屬于哪一類(一類、二類還是三類)。然后,拿著這個判斷結果和產品資料,向國家藥監局(具體工作由醫療器械標準管理中心負責)申請“類別確認”。等官方正式回復確認了產品的管理類別后,企業再根據這個確定的類別,去走相應的注冊(二類/三類)或備案(一類)程序。選擇這條路,能更早明確產品的監管要求,后續注冊/備案工作針對性更強。
企業有自主選擇權。法規并沒有強制要求新研制的產品在注冊申報前必須進行官方分類界定。到底選哪條路,企業需要綜合考慮產品技術復雜度、風險判斷、研發進度、市場策略等因素。提到的分類界定代理服務,通常就是在企業選擇路徑二(先確認類別)或者對自身判斷信心不足時,提供專業支持。
如果企業決定走“先確認類別”這條路,就需要向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標準管理中心(器械標管中心)提交分類界定申請。這個流程現在主要是線上操作:
1.準備與提交申請資料:企業需要登錄官方的分類界定信息系統,在線填寫申請表并上傳規定的資料。核心要求是:產品設計開發必須已經定型(不是還在實驗室摸索的原型機),并且提交的資料要合法、真實、準確、完整、可追溯。資料通常包括產品描述、預期用途、工作原理、結構組成圖、技術規格、與現有產品和目錄差異的對比分析、風險分析等。
2.中心受理與初步審核:器械標管中心收到申請后,會先看資料齊不齊全、符不符合要求。如果資料有問題或者缺東西,中心會一次性通知企業需要補哪些內容(“補正資料通知單”)。企業要在收到通知后30個工作日內把補充資料提交上去。
3.綜合研判與專家咨詢(如需):資料齊全后,中心會組織專家對產品進行綜合研究判定。如果遇到特別復雜、有爭議或者技術難度很大的產品,中心可能會組織專家開咨詢會,或者請相關單位提意見。有時候,也會讓企業派人去會上當面解釋清楚產品的情況。研判時會參考產品的技術特點、既往類似產品的分類和注冊監管情況等。
4.告知結果:經過研判,中心會形成明確的分類界定意見(比如確認屬于二類或三類),然后直接在分類界定信息系統中把結果告知企業。法規要求,整個流程(從受理到告知結果)原則上應該在20個工作日內完成。當然,如果需要企業補資料或者開專家會,這20天的時間就不算了,要等資料補齊或專家會開完后再接著算。
5.異議處理與虛假資料:如果企業對分類結果有不同看法,可以跟器械標管中心溝通,或者整理好新的理由和證據后重新提交申請。特別要注意,如果中心發現企業提交的資料有虛假內容,有權暫停(中止)甚至終止辦理這個分類界定申請,這可能會導致嚴重后果。
新研制的尚未列入《分類目錄》的醫療器械,是指與《分類目錄》中產品(根據產品描述、預期用途和品名舉例進行綜合判定)和已上市產品相比,產品的主要原材料、生產工藝、工作原理、結構組成、使用方法、接觸部位及接觸時間、預期目的等均為全新且尚未在我國上市的醫療器械。理解這個定義是基礎,它明確了判斷標準。遇到這類產品,企業擁有選擇權:可以直接按風險最高的第三類申請注冊,也可以先申請官方分類界定明確類別后再按相應路徑注冊或備案。如果選擇分類界定路徑,需要確保產品定型、資料合規,并通過線上系統提交申請,流程中注重時效性和真實性。最終目標是確保這類創新醫療器械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能夠合規地進入市場,服務于患者。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鄭州思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醫療器械產品政策與法規規事務服務,提供產品注冊備案申報代理、臨床試驗、體系建立輔導、分類界定、申請創新辦理服務。
從事醫療器械注冊的小伙伴們可能都為同一個問題苦惱過,那就是醫療器械注冊單元的劃分。企業所設計開發出的產品,其所包含的產品范圍,是否可通過一個注冊單元完成注冊,從而
醫療器械的使用壽命是指醫療器械從規劃、設計、生產、銷售、安裝調試到使用、維修、維護檢測、報廢的全過程。而醫院使用的醫療器械的應用質量和安全管理在整個壽命過程中占重
隨著醫療器械出口的日益增長,根據市場的需求各醫療器械生產廠商需要符合國家和地區的質量體系法規越來越多,所以經常會碰到出處于不同法規或標準的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及
剛接觸醫療器械CRO行業的小伙伴,在學習文件法規資料的同時,常看到一些英文類專業名詞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見的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專業術語......"
2019年5月31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關于實施醫療器械注冊電子申報的公告(2019年第46號)》,從2019年6月24日正式實施電子申報,從11月1日起提交國家局的注冊資料都需要按照電子申報目錄
醫療器械注冊證是依照法定程序,對擬上市銷售、使用的醫療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進行評價,決定同意其銷售、使用后發放的證件,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統一制定。"
眾所周知,醫療器械分為三類,一類采用備案制,二三類采用注冊制管理,等級越高,管理越嚴格。一類醫療器械都是免臨床的,因此備案工作比較簡單不繁瑣。而二三類醫療器械除免臨床產品
臨床試驗得出正確的結論需要嚴謹的試驗設計,雙盲隨機平行對照臨床試驗仍是證據等級最高的原始研究。根據《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設計指導原則》(2018年第6號)(下稱《原則》),隨
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50號),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時需要提交產品的檢測報告,并且注冊申請資料中的產品檢測報告應當由具有承檢資格的醫療器械檢驗機構出具
我們都知道,一個醫療器械產品想要上市銷售除了辦理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外,還需要辦理醫療器械注冊證,而三類醫療器械產品又屬于風險級別最高,管控級別也最嚴,那么三類醫療器械產品
行業資訊
知識分享
八年
醫療器械服務經驗
聯系思途,免費獲得專屬《落地解決方案》及報價
咨詢相關問題或咨詢報價,可以直接與我們聯系
思途CRO——醫療器械注冊臨床第三方平臺